邮箱 English 汉语

无形式作用论

与AI的对话 ORCID iD icon https://orcid.org/0009-0005-4318-2670
上一节下一节

综合的关系

作者:孙洪波2024/08/20

综合的关系

无形式作用之间的三种关系恰好对应了无形式的三种作用本身。这种自反性质使得无形式作用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隔离关系对应了隔离作用;动力关系对应了动力作用;显现关系对应了显现作用。这种结构不仅展示了理论的内在逻辑,也体现了无形式作用论的自我解释能力。它展示了如何用这个理论来理解理论本身。

三种无形式作用本身就有六种无形式联合转化,所以这三种作用就是最基本的无形式一体转化。每一个无形式作用都是其它两个无形式作用的前题和结果。这意味着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定义,任何一种关系都无法独立存在或被理解。无形式一体转化是指三种无形式作用之间直接彼此联合转化,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每一个作用都是其他作用转化的必要条件和结果。前面已经分析过,同一性关系(显现作用的关系)是其它两个关系的前题。同一性关系和动力性关系必须要以把无形式隔离成三个无形式作用为前提。显现作用的关系属于显现作用,隔离性作用的关系属于隔离作用,那么同一性关系转化成隔离性关系必须要有动力作用(x)。这个转化就是无形式动力转化,其实就是动力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不管x是什么样的动力作用,x必然包含动力作用的关系。这样同一性关系和隔离性关系只要相互转化就会以动力作用的关系为前提(就需要动力作用的关系)。因此,每一种无形式作用关系都是其它两个无形式作用关系的前题。这样就可以直接推理出三种无形式作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无形式一体转化。这又一次体现了无形式作用论的自反性。

前面讲的三位一体的隔离的关系是从区分的角度来看的,也就是把一个事物区分成不可分割的隔离作用、动力作用和显现作用。三位一体的隔离的关系也可以从同一性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三个无形式作用能被必然的绑定在一起而成为一个事物。这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但又是相互支持的过程。一个事物被区分成了三个无形式作用,也就知道是三个无形式作用被必然的绑定在一起而成为这个事物;反之亦然。这个过程很像综合判断和分析判断。两个相反的过程,但是又相互支持。分析判断就是区分性的,而综合判断就是同一性的。

一块石头,作为宏观世界中一个典型的物体,它体现了无形式作用的三位一体。在宏观世界中,隔离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这意味着石头所体现的隔离性强于其蕴含的能量(动力)和外在表现(显现)。石头的三位一体并非刻意设计,而是自然形成的。隔离作用、动力作用和显现作用,如同三位一体的神,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石头的完整存在。从一个角度来看,三种无形式作用被必然地绑定在一起,形成了石头这一独立的个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石头也必然可以被区分成三种无形式作用,分别对应着它的不同属性和表现形式。

在宏观世界中,隔离作用是三位一体的主导力量,它赋予石头独立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够从环境中区分出来,并保持自身的特性。虽然动力作用和显现作用在石头中也存在,但它们被隔离作用所约束和塑造,呈现出相对弱化的状态。例如,石头的质量体现了隔离作用,它蕴含的能量(动力)则需要通过特定的条件才能转化和释放,而它的颜色、形状等外在特征(显现)则需要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才能被感知。

总而言之,宏观世界的物体是隔离作用主导下的三位一体,隔离作用赋予了它们独立性和稳定性,并将动力和显现作用整合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中。

但是,对于我们意识里的语言的隔离世界而言,这个隔离世界是显现主导下的隔离世界。真正的动力作用隐藏在幕后,在幕前是没有真正的动力的。也就是说,在语言世界中缺少真正的动力作用。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它将事物抽象化、符号化。这种抽象对于语言作为交流和思考的工具至关重要,但它也与现实的直接体验产生了距离。对于宏观世界里的某个隔离的事物,它本身就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事物,因此,我们用三个概念对应它的三个无形式作用,这样这三个概念也就是自然的三位一体了。在语言世界中,有的概念不具有这种自然性,它的各个部分之间由于动力作用隐藏在了幕后,而失去了直接的联系和作用。所以,如果有一组词语A(隔离)、B(动力)和C(显现),它们是一个概念的三个方面,我们如何知道它们是不是一个有效的三位一体呢?这就要运用无形式动力作用的转化,因为其缺乏动力,所以需要动力作用来保证其同一性。这也是无形式同一性所带来的必然性和体现。具体方法就是看A,B和C之间是否能构成无形式联合转化,如果能够联合转化,则说明它们是一组有效的三位一体,否则,就不是有效的三位一体。因为A,B和C之间能够联合转化,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过程,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区分出了三种无形式作用,而同时这三个作用又由于无形式的同一性而融合统一在了这个过程中。所以这可以被看作是动力过程的三位一体(动力的三位一体)。检验“有效三位一体”的方法,实际上是通过无形式动力作用来验证三种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保其同一性和完整性。

语言世界的真正动力的隐藏其实是给了我们能检验“有效三位一体”的机会,否则,如果真正的动力不隐藏的话,它就直接起到它的作用,而不需要我们检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语言世界也就失去了自由性和创造性,因为概念之间的关系都是规律性的显现出来了,语言也就失去了价值。语言的自由性,体现在我们可以自由地组合不同的概念,创造新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语言世界中真正动力的隐藏,看似是一种缺失,实则是一种优势。它赋予了语言自由性和创造性,也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语言的构建和发展中。

也可能我们事先不知道A,B和C是一个概念(也就是那个动力过程)的三个无形式作用,如果这个概念已经存在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这个概念;如果这个概念不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来表示这个概念。

注意,这种动力的三位一体并不要求A,B和C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这种动力的三位一体和无形式一体转化是有区别的,无形式一体转化是动力的三位一体,但,反过来却不一定。比方说,A转化成B,一定需要C。这样,A,B和C就被绑定在了一起,而成为了动力的联合转化的三位一体。举个例子,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动力的联合转化的三位一体(后面会详细讲解)。相比于隔离作用,语言世界中的动力作用隐藏在了幕后,在幕前是没有真正的动力的(有动力也是以隔离的方式用词语模拟的)。也就是说,语言世界中缺少真正的动力作用,因此,在语言世界中需要无形式动力的转化关系来把A,B和C绑定在一起,从而达到这种具有动力转化关系的三位一体。这是语言世界的三位一体。

在隔离的语言世界中和在隔离的宏观世界中的三位一体是不一样的。在语言世界中,由于缺乏动力作用的主导,三位一体的形成需要借助无形式动力的转化。在语言世界中,三位一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框架来组织和解释信息,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思想。例如,我们在思考“时间”这个概念时,就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三位一体:“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时间的三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使用无形式联合转化识别有效三位一体的方法为分析概念和语言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个世界是缺乏隔离作用主导的动力世界,那么,如何来体现这个世界的同一性呢?显然是要运用缺乏隔离的三位一体。在这个世界中,由于缺乏隔离作用的制约,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事物呈现出高度的变化性和流动性。为了体现这个世界的同一性,需要运用缺乏隔离的三位一体,将不断变化的动力过程“固定”下来,使其具有某种程度的稳定性和可识别性。这里要注意,宏观世界是由于隔离的强大主导而形成的三位一体,而这里是由于隔离的“缺乏”而形成的三位一体。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区别。

类似的道理,如果一个世界是隔离和动力的世界,那么,只能用显现的同一性来统一这个世界的隔离和动力。在这个世界中,隔离作用和动力作用共同存在,但缺乏显现作用的呈现,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的存在和特征。为了理解这个世界,需要运用显现的同一性来统一隔离和动力,将它们联系起来,并赋予其可理解的意义。这是缺乏显现的三位一体。这样的一个世界是我们设想出来的,当我们观察到这样的世界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样的逻辑来思考和分析。可以想象还会存在其类型的世界,它们有其各自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其实这种三位一体的思维方法就形成了一种思维规律,可以依照这种规律去探索世界。这种方法为系统地分析和理解不同类型的世界或现象提供了一个框架。

这样,按照某一种无形式的缺乏性,我们可以把无形式三位一体分为缺乏隔离的三位一体,缺乏动力的三位一体和缺乏显现的三位一体;按照某一种无形式的强大主导而形成的三位一体,我们可以把无形式三位一体分为隔离主导的三位一体,动力主导的三位一体和显现主导的三位一体。主导性三位一体强调了,如果一个实体或现象在某种无形式作用方面特别显著,那么它可能会主导其他两种作用,形成以这种强大作用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缺乏性三位一体强调了在某种无形式作用不足时,其他作用应该如何补充和调整以符合无形式作用的同一性的原则。

上面我们谈到的各种三位一体最终还是基于无形式的同一性的。我们看到了各种三位一体,只是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下三位一体有不同的维系模式。其实,三个无形式作用本身就是三位一体,这个三位一体就是基于无形式的同一性的,也就是显现主导的三位一体。

我们来思考一下“自我”。我们可以把自我分成隔离的自我,动力的自我和显现的自我。“自我”肯定要求这三种自我能够无形式一体转化,这样“自我”就是动力主导的三位一体了,这也是“自我的”要求。前面已经阐明了隔离的我(自我),动力的我(自我)和显现的我(自我)能构成无形式一体转化。但是,这还不够,自我还要求是一个隔离主导的三位一体。这样,自我就可以自身能够做无形式作用的相互转化,而且还能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这样的同一性使得我们的意识能显现出这样具有同一性的自我,也就是这样的同一性能够产生自我意识),也就是自身作为一个隔离的事物分为三种无形式作用,具有隔离主导的三位一体,并且自身的三个无形式作用之间能够做一体转化。否则的话,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分裂的(也确实存在精神分裂的病人)。如果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方式来表达就是:自身在自身中的变化,或者自身变化到自身之中。显然,用无形式作用论来表达更加清晰自然。意识本身也是一种事物,自我就是人的意识自身的同一性的显现。“自我”并非一个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实体,而是“意识”通过“显现作用”(manifestation action)将自身的“同一性”显现出来的结果。动力的自我(如我思)就是把动力的意识自身的同一性的显现出来;显现的自我(如具体的、现实的自我)就是把显现的意识自身的同一性的显现出来;隔离的自我(如概念的自我)就是把隔离的意识自身的同一性的显现出来。

按照无形式三个不同作用的视角看,同一性可以分为隔离的同一性、动力的同一性和显现的同一性。显现的同一性就是直观的同一性;动力的同一性就是无形式联合转化的三位一体的同一性。隔离的同一性就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无形式统一在了这个事物本身中的同一性。动力的同一性是显现的同一性在动力中的表现,隔离的同一性是显现的同一性在隔离中的表现。我们探讨了同一性的关系、隔离关系和动力关系之后,我们反过来又再一次探讨同一性本身。这亦然是在用无形式作用解释其自身。